文字/攝影 一木
老賈當(dāng)過兵,上過越南戰(zhàn)場。走路生風(fēng),說話總帶著當(dāng)年的豪氣:“我是土生土長的小草壩人,周周圍圍種天麻的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都和我沾著親、帶著故?!?/span>
小草壩的天麻自古有名氣。老賈是小草壩做天麻生意最早的人。據(jù)說真的小草壩天麻,一年產(chǎn)量也不過五、六百噸,老賈一人經(jīng)手的量就占了十分之一。
走在馬路上,不時有人和他打招呼。快走到小鎮(zhèn)子的盡頭了,眼見一座三層的土坯房,這是老賈的老屋。
老屋建于上世紀80年代,一度是全鎮(zhèn)最牛逼的民宅,如今已年久失修。一位親戚還住在里面,老賈一家搬離老屋已經(jīng)很多年。
但老屋仍然保留太多歲月的痕跡。
早幾個月,上級領(lǐng)導(dǎo)來小草壩考察,路經(jīng)這座老房子,還指著說過:這一家要重點扶貧啊。“為什么不把老屋修一修呢?”我不解。老賈長長地嘆了口氣,告訴我們兩個原因:一是天麻雖長在這里,但是生意在外面,人必須緊靠市場,修了新屋沒人住,房子也會荒了。十多年前,老賈就和兒子、小女兒住在了昆明,在新螺螄灣有自己的公司和門面;大女兒干脆把天麻生意做到了深圳。二是老屋有著太多過去的記憶。尤其是與他一起打拼的老伴過世后,老賈有些怕見到這棟老屋。離老屋幾十米遠就是天麻市場。早一日從山上背下來的天麻,按大小成堆,等客來。
高原的陽光從窗口直直地照進來,把地上的天麻照得格外清楚,天麻裸身上還裹著高山上新鮮的泥土,粗一看顏色差不多,其實有著細微的差別。老賈不時彎下腰,揀起一個個天麻細細地端詳,似乎想要辨別出,這是從哪道坡坡上挖出來的寶貝。
走在小草壩的山梁上,老賈眼光虛虛地看著連綿不段的大山,話語里滿是深情:“這里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,老天爺賜給我們?nèi)澜缱詈玫奶炻椤N乙惠呑又毁u小草壩天麻。”
『一木,原名楊鴻,湖南長沙人,中國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,湖南省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?!?/span>
“天麻醒腦膠囊”原生故事NO.1
上一篇:高國慧:那些緊貼荒草地皮的花